當前位置: 主頁 > 策略&營運 >
 

ADI:以在地化參考設計開啟台灣IoT市場

本文作者:馬蘭娟       點擊: 2016-07-06 11:03
前言:
 
照片人物: 左起一ADI亞太區應用工程總監李財旺(Charles Lee), 左二:ADI亞太區經銷商總監Mike Eng, 中為ADI亞太區業務暨行銷副總裁鄭永暉(Howard Cheng),右一為ADI台灣區業務總監徐士杰(Eric Hsu),右二為ADI亞太區系統應用經理劉憲杰Ajay Liu
 
ADI在IoT市場的發展策略,除了加強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更注重與客戶配合,將IoT技術所需的演算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列為資源優先配置的方向,提供超越晶片本身的附加價值。
 
ADI提出超越晶片的IoT市場發展策略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無數人正在為物聯網發展傾注智慧,借助物聯網技術,人類的感知能力得到空前提升,透過各種傳感系統獲得的資料由此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資訊系統。
 
“如何認知和解讀物聯網?我們認為IoT技術要解決的是為人服務的問題,你可以說它要解決工廠的問題,但是工廠最終還是要服務於我們,”ADI亞太區業務暨行銷副總裁鄭永暉說。“物聯網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把大量感測器取得的資料傳遞到互聯網那麼簡單的事情。相當重要的部分是,怎樣把後端也就是雲端的這些智慧跟知識往前端放,而後端在雲端的部分則專注於提供更多智慧上的判斷。”
 
因此,ADI在IoT市場的發展策略,除了加強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更注重與客戶配合,將IoT技術所需的演算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列為資源優先配置的方向,提供超越晶片本身的附加價值。
 
主攻在地化的工業物聯網方案    
物聯網與傳統的電子產業不同,僅僅依靠銷售硬體產品很難賺到錢。這是因為物聯網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導致需求非常零散,現在很少有某個應用領域形成一個穩定龐大的需求市場。一些大廠的資料顯示,在一些應用領域,每年的出貨量僅僅才500片,這與以往的區別非常大。除了碎片化的市場,物聯網市場對服務的依賴程度較高,需要與客戶進行緊密配合,這些都讓物聯網供應商面臨挑戰,除了提供更加先進的硬體產品之外,需要往系統及軟體層面投入大量資源。
   
亞太區的技術總監李財旺指出,臺灣客戶遇到比較多的問題是,許多公司提供的物聯網產品或者物聯網解決方案,由兩部分組成。硬體是臺灣製作,但是大部分演算法及軟體則需要其他國家來提供支援。
   
IoT技術體系中,最常遇到問題是演算法和通信協定,這部分工作既複雜又消耗時間。
    
李財旺表示,如果臺灣供應商所仰賴的一些公司在較遠的地方,比如最常見的那些在美國或在歐洲的協力廠商軟體或通信協定服務供應者。一旦客戶需要做一些改動,或者想對軟體系統某些部分進行升級,你就必須花必較多的時間去跟這些協力廠商供應商溝通,才能得到你要的東西,有時進行修改還需要另外付費。
   
ADI希望能夠透過他們與代理商安馳在地開發的IoT參考設計和解決方案協助讓臺灣客戶避免這些麻煩。
   
在解決通信協定難題方面,ADI提供支援wireless HART(該協定專為工業物聯網而設,具備可靠穩定的通信能力,不會像藍牙、WiFi那樣出現爭搶頻段的問題)通信協定的晶片,並與臺灣在地協力廠商軟體服務商合作,為臺灣的工業感測器客戶提供簡單的通信方案。
   
而軟體及後端系統方面,ADI正在借助M2M,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大資料技術進一步提高工業物聯網的效率。
 

圖1: ADI在ADI技術大會展示用檸檬發電的IoT參考設計平台相當吸睛
   
李財旺表示,工業物聯網部署了大量感測器,透過這些感測器,大量資訊被搜集起來。以往的做法是將收集到資料丟到雲端,這需要消耗大量的網路頻寬和計算資源。現在,一種借助機器學習的方法,在資料進入IoT閘道之前,就將部分資料在本地處理,然後傳遞到雲端做進一步整合,降低雲端的負載。這是我們現在物聯網無線這一層看到與以往不同的地方。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