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專題報導 >
 

突破工業 4.0 盲點

本文作者:任苙萍       點擊: 2018-12-11 12:38
前言:


 

這些年,在一些場合與企業主聊到工業 4.0 時,有時仍會聽到以下質疑聲浪:
那是科技大廠的專屬遊戲!
建置成本高,中小企業玩不起!
不具規模經濟的製造業,沒這個必要!
唱高調罷了,具體效益在哪兒?
若真能提升企業獲利,為何那些先驅大廠要裁員?
 
事實上,這些說法都存在某些盲點、顯得似是而非。根據多位陪同製造業者完成產業升級之業界先進的說法:相較於習慣走在時代尖端的科技業,處於存亡關頭的傳統製造業更有轉型的迫切需求;若資本不夠雄厚亦無須豪擲千金,不如從操作面 (OT) 到資訊面 (IT) 由下往上漸次部署、穩紥穩打,重點是要能找出問題、尋求對的解方。所謂「規模經濟」亦有待商榷,因為推動工業 4.0 的初衷之一,正是為了迎合少量多樣、彈性調度的製造趨勢,壓根兒就不是著眼於規模經濟!
 
當然,效益與獲利無疑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務,故事前評估、規劃及決策須格外謹慎,且有輕重緩急之分;經實證,意在「節能」的能源管理,是最具說服力的突破口。此外,雖然各式感測器在智慧工廠的應用日趨廣泛,但基於連續監測及建置成本,主張「直接從機台控制器擷取或翻攝數據」的業者不在少數。例如,比對面板製程/紡織染整的環境參數,或從機台的電壓、電流變化診斷振動是否異常;因此,對於微控制器 (MCU) 和電源元件的精確度與效能的要求也更高。
 
另值得留意的是,人工智慧 (AI) 與物聯網 (IoT) 的雙劍合璧,對「建模」絕對功不可沒。至於裁員風聲就更有趣了。過去這個敏感用詞幾乎等同於營運不佳,然而時移勢易,同樣的動作,今天或許真的只是整體策略考量;說白了,就是低階人力已被機器取代,不再被需要。不只個人,企業之於整個產業生態的處境亦如是!一旦自身上、下游及週邊衛星工廠的智慧供應鏈促成「生產同盟」,屆時恐怕再難獨善其身、冷眼看待工業 4.0、智慧製造或智慧工廠等議題。
 
這些,與本刊早先發表的《工業 4.0 重塑生態系統》(http://www.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16/0511/31892.html) 及《工業 4.0 改寫商場遊戲規則》(http://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17/0911/36627.html) 所提及的論述不謀而合。總之,工業 4.0 雖非硬性規範,卻是企業自我價值的創造&選擇!為持續探究它的真實面貌,本期【產業特輯】特別匯集來自於 IT / OT 產業顧問、研調機構、系統廠商與半導體業者,一同為智慧製造做盲區偵測&「解盲」。
 
工業4.0 盲點一: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工業4.0 盲點二:只重其形,不得要義
工業4.0 盲點三:投資不當,效益難估
 
 

 

電子郵件:look@compotechasia.com

聯繫電話:886-2-27201789       分機請撥:11